中马“两国双园”:十年携手行再启新征程
近年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不断加快构建跨国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园区,推动广西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与发展。图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一角。本报记者 徐天保/摄
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厂房与仓库鳞次栉比,往来车辆川流不息,工厂流水线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切水不断”的情谊。
这份情谊的升华,广西有幸做“媒”。2011年,第8届东博会和峰会期间,中马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项目签约,并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揭牌。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的建设,成为东博会和峰会推动中国与东盟务实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成为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
筚路蓝缕开先河。10年来,在双方共同推动下,中马“两国双园”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创业。截至目前,钦州园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5万家,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2600亿元;关丹园累计签约项目13个,协议投资额超过460亿元,创造总工业产值超过350亿元,创造长期就业岗位近5000个……
依托两国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中马“两国双园”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布局相关特色产业。随着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园区内钢铁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筑,成为两国经济合作创新典范。
“10年来,马中关丹产业园已成为东海岸经济特区蕞成功的工业园区之一。”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首席执行官柏查威说,“马中‘两国双园’模式是成功的。”
紧密围绕促进跨境产业合作这一核心内容,“两国双园”2.0升级版加快推进。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介绍,当前“两国双园”合作已经从马来西亚向新加坡、印尼、文莱等国家拓展,产业合作已经从东盟传统优势产业燕窝、橡胶、榴莲等向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棕榈油、再生金属等领域拓展。
风正帆满启新程。今年是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4月5—8日,自治区主要领导率广西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见证马中关丹产业园升级扩园项目集体开工,关丹产业园建设再上新台阶。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李延强介绍,未来产业园将打造“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电子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多元化布局,并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互动发展,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与金融链。
伴随一阵笛声长鸣,关丹港—北部湾港—中国川渝多式联运航线正式开通,标志着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与中国北部湾经济区、中国西部地区开启了海铁联运新时代,中马“两国双园”正锚定蓝图驶向新的征程。(记者 谭卓雯)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办公地址:南宁市东盟商务区中泰路11号北部湾大厦北塔 邮政编码:530029 联系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