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马来西亚领土为何分为「隔海相望」的两部分?
原标题:涨姿势 马来西亚领土,为何分为「隔海相望」的两部分?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重要国家,人口有3100万人,马来人占61%,华人占21%,是世界上除了新加坡外,海外华人人口占比例蕞高的国家。
马来西亚国土被国内南海分隔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亚,另一部分是在加里曼丹岛上的砂拉越和沙巴。
那么马来西亚领土分布为何这么奇特
根据国内古籍记载,大约在公元初,今天马来亚吉打一带就出现了一个古国叫做羯荼国(吉陀、吉德),其港口是国内和印度及中东航运的枢纽,该国也因为贸易而繁荣。
同样是公元初,在今天马来亚北大年、吉打州一带,出现了另一个古国叫做狼牙修(Langkasuka),该国主要居民是高棉人(吉蔑人),统治阶级为印度人,信仰佛教。蕞晚到元朝已经改信伊斯兰教了。同样依靠贸易而繁荣。
位于加里曼丹岛上沙巴和砂拉越,与印度尼西亚陆地相连,北部部分地区与文莱接壤。
大约在国内南北朝时期,摩拉拔摩王国统治这里。考古文物证明,至少在6世纪,沙巴地区就和国内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
在国内唐朝时期,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王国入侵马来亚,统治这里达几世纪。
同一个时期,室利佛逝王国扩张到加里曼丹岛,可以说那个时期,整个马来西亚已开发地区都在室利佛逝王国统治之下。
后来室利佛逝王国一位流亡的王子,在马来亚南端的马六甲建立了满剌加王国(马六甲王国),同样依靠贸易而繁华。不久马六甲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
而这时,源于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了加里曼丹岛。到了国内元朝,土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文莱王国崛起。明朝时期,沙巴、砂拉越相继归属文莱统治。
到了16世纪,西方殖民者来到东南亚。1511年,马六甲王国亡于葡萄牙之手,1641年荷兰人取代葡萄牙统治这里。
17世纪,文莱发生内乱,菲律宾南部的苏禄苏丹出兵平叛,文莱割让沙巴北部及东部给苏禄王国作为报酬——迄今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仍然有领土争议,即源于这段历史。
从1786年英国占领槟榔屿开始到20世纪初,马来亚、砂拉越和沙巴相继成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
19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士·布鲁克来到这里,一边协助文莱苏丹平定叛乱,一边占据殖民地。1842年,他宣布砂拉越独立,建立布鲁克王朝,成为当地头部位白人统治者。
1846年在英国政府军支援下,布鲁克打败文莱,把领土逐步扩张到今天整个砂拉越,同时英国政府取得了砂拉越“主权”,布鲁克王朝撤销自己的国号。
接着英国继续侵略文莱,获得了沙巴统治权,并把文莱领土逐步蚕食为互不相连的两部分。
二战后,英国恢复对马来亚、沙巴、砂拉越的殖民统治,组成马来亚联盟,但当地人要求独立。
1948年英国又抛出马来亚联合邦,但是英国殖民当局仍然大权在握。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正式宣布独立,1963年与脱离英国统治的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建立马来西亚。
2年后新加坡被迫退出联邦宣布独立,这样就形成了马来西亚领土今天的样子。
其领土的形状,其实是英国殖民者对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文莱王国侵略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