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转移提升马来西亚轨道装备水平
新华社吉隆坡9月6日电 通讯:中国企业技术转移提升马来西亚轨道装备水平
“这是中车生产的‘米轨’动车组,”在中车吉隆坡维护保养有限公司内,马来西亚员工马希赞指着模型如数家珍。当7年多前成为这家企业的一员时,他对轨道车辆并没有太多的认识。现在,他已经成为维保公司资历蕞老的员工之一,负责吉隆坡一条轻轨线路车辆的维保工作。
在33岁的马希赞眼中,维保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在他看来,中国企业来到马来西亚,一方面给本地人创造了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转移,“让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
“马来西亚的轨道车辆产业十分有限,因此当中国的企业来到这里,带来的其中一个效应是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有关轨道车辆的知识,”他说。
8月27日,在马来西亚芙蓉市,中车吉隆坡维护保养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维保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林昊 摄
在维保公司位于马来西亚芙蓉市的维保车间,25岁的阿兹希姆说,自己工作一年多来学到了许多有关轨道车辆运行和相关系统的知识。“来自中国的专家和员工都很友善,乐于把技术传授给我们本地员工,”他说。
维保公司商务发展总监、中方人员罗维介绍,维保公司成立于2011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获得了多个马来西亚轨道交通项目的车辆维护保养订单,得到了马方业主的认可。
罗维说,从成立伊始,维保公司就致力于本地化工作。现阶段,维保公司110多名员工中,约80%是马来西亚本地人,其中不少担任着管理岗位。“他们比中方员工更了解本地文化和法律,他们从事管理工作会让企业更有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除优先聘用本地员工外,维保公司也十分重视对本地员工的培训。“我们给本地员工提供在岗培训,邀请一些中国轨道交通专家来马来西亚授课,我们还将一些本地员工送到中国的知名高等院校深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罗维说。
8月27日,在马来西亚芙蓉市,中车吉隆坡维护保养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维保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林昊 摄
他表示,维保公司把很大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本地员工身上,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他们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家中国企业,也是一家马来西亚的本地企业”。
“一开始沟通是有些困难,”马希赞回忆起刚开始与中方员工共事的时候说,“但随着时间推移,中方和本地员工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年轻的万·阿兹希姆来说,与中方员工的沟通顺畅许多。“他们很多人英语都不错,我们也可以通过翻译软件、用手机展示图片等方式沟通。”
除了吉隆坡维保公司外,中车在马来西亚成立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中部霹雳州设立了生产基地,涵盖生产、组装、测试、维护保养、翻新等业务。
“在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地区,轨道交通需求增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都会对我们的企业有所推动。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罗维说。
关键词:马来西亚员工维保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互联网金融机构将纳入征信系统 打击遏制恶意借贷
保税产品鱼龙混杂 进口保健品不建议“海淘”尝鲜
中国民航持续安全飞行102个月 2月航班正常率80.55%
2月末M2增速保持在8% M1增速有所回升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好四大支撑体系
市场人士透露: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 发债条件放松
职业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 万亿元市场蓄势待发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