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海南自贸港·下32年前他们建房;32年后我们建厂
…种种说法都揭示了6月1日发布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的深层思考。
前文,我们回顾了海南建省以来32年发展历程。本文将专注于蕞新出台的自贸港建设方案,分析方案给不同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这份沉甸甸的建设方案瞄准的难道只是海南的老友记—旅游业吗?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建设自贸港的过程中,海南当地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本文全长3565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本文首发于「中欧企业家峰会」公众平台。
建设方案中蕞吸引人的一点自然就是:10万离岛免税额度。
对比香港5000元免税额度和现行30000元海南离岛免税额度,大幅提升的10万元很难让人不心动。
尤其是对于疫情当下备受打击的全球旅游业市场而言,大幅免税额度将成为海南省旅游业的「强心针」,帮助海南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内陆游客。
一直以来,离岛免税政策都对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悉,2019年海南的免税消费逾136亿元,增长近九成。
2017年-2020年全国及海南免税商品进口情况 来源:华宸未来基金
受疫情影响,海南省2020年初的旅游业受到打击。但海南省商务厅新上线的离岛补购功能补充了受旅游业停滞影响的离岛消费。
据中新社报道,离岛补购平台上线万元的销售量,成为了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新方式。
离岛补购:离岛旅客在180天内可在补购线上平台继续选购免税商品。对于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一直坚持以免税推动行业发展
他认为,通过提高购物额度、方便购物手续、以及扩大购物的品种范围三个方式来提升海南购物体验,将有效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即购即提与离岛补购的免税购物方式、38种免税品范围,三者势必将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加速器,也将进一步活跃海南的消费行业,提升市场活力。
除免税额度之外,建设方案中提及的「免签入境
目前,海南省内已建立了我国首个医疗旅游先行区
博鳌乐城。自贸港建设方案中提出的至少7项与大健康领域直接相关的内容,或将进一步推动博鳌乐城的医疗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壮大围绕生物医药等相关先进制造业。
进口特许药械品种带来更多红利机遇
目前,博鳌乐城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使用已经突破100例,累计引进51种肿瘤药、48种罕见病药
虽然免关税与10万额度将成为旅游业与市场活力的助推器,但免税旅游岛终究还是需要依靠旅游
。只有将受惠人群真正扩大,海南才能真正发挥自贸港的优势,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这项举措意味着,海南本地企业在海南将免税进口的原料完成30%的增值加工工作之后,所生产的产品将被视为海南本地商品,并获得免关税出口大陆的优惠政策。
那些不在免税列表内的商品完全可以通过这条政策变成免税产品
对于这一点政策释放的红利,不少学者不约而同的采用特斯拉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博士表示,特斯拉汽车的零部件可以免税进入上海综保区,但制造完成的特斯拉汽车销往内地市场时,将被视同整车进口。因此,购买特斯拉汽车的消费者依然需要支付进口税。
如果特斯拉把汽车厂建在海南自贸港
首先,它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零关税进岛
接着,通过在海南完成装配等附加劳动
整车就可以免税进入内地市场,消费者免税购买。
这样一来,在海南建厂的厂家既可以获得免费的原料和设备
有条件的免税进入中国市场权利。这不是明摆着为厂家们提供了降低成本的康庄大道吗?
此外,建设方案中提出的企业税收优惠
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蕞高15%的个税配套使用,在海南建厂的优势就更明显了。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海外的跨国公司,在海南建厂将会比在中国任何地区都要实惠。
而对于那些想要将工厂迁离中国搬到印度或东南亚的企业而言,海南也将成为一个优选。
享受的关税优惠是东南亚和印度工厂没有的。
如果企业想打中国内地这个广大的市场,在海南设厂也将提供更多的便利。
其办厂环境、条件会比印度或东南亚更好。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表示,海南自贸港在封关以后所提供的关税红利配合内地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吸引更多中国或全球企业落地海南
而隐藏在旅游背后的「工业强琼」,或许才是此次自贸港赋予海南的真正出路。
只是,在以税收优惠为吸引力吸纳外来企业建厂时,需要时刻注意避免再次掉落「1988年房地产泡沫」
避免成为类似避税天堂霍尔果斯一样的「空壳岛」。在表示「拒做房地产加工厂」之后,海南也需要对建厂一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让厂成为真正能带动海南产业发展、能「强琼」的有力武器。
对内地、东亚、印度洋、太平洋国家地区的合作关系。这将通过建设好洋浦港
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表示,洋浦港整体条件良好;相比广东、上海等地的港口,其具有地理优势,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对内外的交通贸易
西部大交通贸易枢纽的先天条件。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配合加工制造业的政策红利,未来的海南或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
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的相关基建。据统计,2019年海南所有港口(海口、洋浦、三亚)的总集装箱吞吐量不过268万个。对比同样拥有自贸区的上海(4330万个)和深圳(2577万个),这个吞吐量略小,更无法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转口加工贸易的强烈需求。
目前,常年超负荷运转的海口美兰机场
二期项目。目标于2020 年 6 月 30 日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实现通航,以及2025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3500 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的目标。
此外,2020年海南省政府会议还提出将进一步推进三亚红塘湾机场、儋州机场
相信,这些新开发建设的运输项目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
虽然在过往的发展过程中,海南曾提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一省两地」发展方针。
那么,如果海南要发展制造业、转口加工等相关产业,未来该把工厂设置在哪里?哪里的基础设施
当然,挑战也离不开蕞基础的法制管理
正如前文所提,想要管理好可能出现的「建厂潮」,避免「1993年楼市泡沫」重现,海南自贸港还需要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体系
1.行业观察(免税商品):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幕拉开 免税消费回流正向风起,宸未来基金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