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一千中国人迁徙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一座中国城:诗巫---婆罗洲岛上“新福州”!
读《三国》,知道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这里的“牧”,就是地方行政长官。中国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这些牧的天职,就是要管理人民。他们就像大草原上的牧羊人,手里捏着鞭子,轻轻地或是残暴地把皮鞭打在群羊的背上。所以,传统中国中,没有现代的公仆意识。
一个国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公民?乾隆时期,荷兰在婆罗洲杀死了数千名中国人。那时候,清廷实力强大。荷兰殖民者内心恐惧,因此到清廷来谢罪。不料乾隆皇帝大手一挥,称这些草民不顾祖宗的“庐墓”跑到外面去谋生,回来也是要杀头的。你们替我们惩办,很好啊很好——这样的历史,读过之后让人内心发凉。
上图:随丈夫移民北婆罗洲的妇女。
1913年,英国北婆罗洲殖民地总督李之纬与中华民国外交部商议,希望民国政府组织山东等北方省份的百姓移民北婆罗洲,以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问题。经过谈判,民国政府予以同意,双方于当年9月20日签订了“北婆罗洲移民协定”。首批106户移民家庭由英商天津福布斯公司承担运送任务。
上图:4个移民北婆罗洲的家庭。
这4个家庭非常典型,即正值壮年的父母带着多个未成年孩子,都不带老人。移民家庭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家境贫寒,没有值钱的家业。对安土重迁的北方农民而言,若不是生活无着,谁愿意背井离乡前往异国混饭吃啊?面对窘迫的现实和不确定的未来,移民场面显得非常悲壮。
从1901年至1902年,先后分三批一共有1118名福州人,在黄乃裳等人的带领下来到诗巫,从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当时的诗巫还是茫茫的原始森林,遍地低洼沼泽,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而且伤寒、痢疾等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他们住在离地三尺的高脚屋里,很多人挤在一起,吃饭的锅碗都得合用,头部年就有70余人因各种疾病去世。
下图:而且砂拉越的福州人与中国福建家乡的联系比较密切,纵使是在中国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的时代,砂拉越的福州人也经常回家乡看看。诗巫福州人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
在诗巫,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他们从1903年建立头部间学校起,到1935年,学校多达40间,学生人数达到2500人。这些学校多为汉语和英文并重,为诗巫福州人造就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当今马来西亚砂拉越州诗巫以及其他的省,华人并不是少数民族,相反,华人是一个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有优势地位的民族。诗巫福州人坚持传统的汉文化传承,
他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并且保持长期的进取心,这就是他们在海外成功闯出一片崭新天地的蕞关键因素。“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此言诚不我欺。
上下半身“乾坤”大:上女下男“玄机”藏?——“爸妈,千年等一回,我(“克氏综合症”)要做女人!”
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跟上恶魔法子英,“傻白甜”死命注定!
消失的“打工皇帝”、“野鸡大学”“博士”唐骏:先后服务3位首富,曾有人出10个亿挖他!
“外乡人”(山东一村超千人靠着在沪卖煎饼)买房置地扎根“落沪”!
芝麻开花节节高,脚踏神梯步步升——千年查干湖头鱼……年年放头彩连上新台阶!
天才儿童解缙、桑吉诺、西迪斯、席德斯、金雄镕,王恒屹的“孵化培育”?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