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厂房土地信息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人民网:【全面振兴沈阳篇章】“国际范”里的实力、魅力、吸引力
11月14日,中、英、法等多种语言的沈阳城市招商宣传片《跨越山海》正式发布,很多海外社交媒体纷纷转载推荐。宣传片里的城市新貌让全球网友赞叹,而身处其中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沈阳的“国际范”。 在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条路被命名为“中德大街”,这条横穿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道路与“宝马大道”交叉后,一直向北延伸到沈辽路。 无论是...
中城工业集团董事长顾一峰陪同砂拉越州领导试乘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
近日,智轨列车概念验证第二阶段的推展仪式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圆满举办。砂拉越州总理阿邦佐哈里,交通部长李景胜,经济发展局董事长阿布度阿瑟兹侯赛因,中国砂拉越古晋领事馆总领事邢伟平,中城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一峰,中车智行总经理彭忠红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试乘了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 仪式上,砂拉越州总理阿邦佐哈里及现场人员都对智轨...
中城工业集团董事长顾一峰陪同砂拉越州总理等领导试乘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
近日,智轨列车概念验证第二阶段的推展仪式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圆满举办。砂拉越州总理阿邦佐·哈里,交通部长李景胜,经济发展局董事长阿布度·阿瑟兹·侯赛因,中国砂拉越古晋领事馆总领事邢伟平,中城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一峰,中车智行总经理彭忠红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试乘了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 近日,智轨列车概念验证第二阶段的推展仪式在...
中國-馬來西亞首個政府合作產業園區吸引投資超29億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呼濤、王希)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合作的首個產業園區——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自今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以來已經吸引6個項目簽約入園,總投資額達29.3億元。 記者從2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合作理事會头部次會議獲悉,目前簽約的項目涉及食品加工、生物技術、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生產、工程機械等...
中国-马来西亚首个政府合作产业园区吸引投资超29亿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呼涛、王希)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的首个产业园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自今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已经吸引6个项目签约入园,总投资额达29.3亿元。 记者从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合作理事会头部次会议获悉,目前签约的项目涉及食品加工、生物技术、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工程机械等...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吸引总投资额达293亿元
据介绍,园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与新材料、生物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同时,还专门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设立综合加工区,为马来西亚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一流的服务平台。 龙州面向东盟构建中越产业基地:跨国合作“两头甜” 东营出口增幅居全省头部 东盟为外贸大户 中国企业助力柬埔寨农产品开......
中国(海南)—马来西亚槟城经贸交流会举行
中国(海南)—马来西亚槟城经贸交流会举行 马来西亚企业深挖与海南自贸港合作商机 9月28日,中国(海南)—马来西亚槟城经贸交流会在海口全球贸易之窗举行,马来西亚企业与海南企业的代表围绕合作商机展开对接与交流,助力海南打造“两个基地”。 此次经贸交流会由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贸易之窗、马来西亚槟城商企聚英协会共同主办...
中国(成都)—马来西亚贸易推介会暨企业对接会在吉隆坡举行
网讯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中国(成都)—马来西亚贸易推介会暨企业对接会于当地时间8月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成都市商务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经贸团达成多笔签约。 据悉,为突出活动实效、实现双方企业精准对接,在吉隆坡期间,成都市商务局RCEP国家经贸团考察调研了吉隆坡水果蔬菜批发市场、食品生鲜进口商和一站式服务海外仓公司等市场和企业,就...
中国高层收到邀请即将访马!中国布局来到关键一步南海大局将定
由于南海是世界第三大大陆边缘海,也位于中国南方,因此南海问题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主要被半岛、岛屿或陆地包围的海洋。 南海周边国家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对南海部分海域提出主权要求,海域范围达200海里。这与中国的主张相矛盾到 此次访问马来西亚的邀请是由中国高级领导人收...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与机构注意雨季安全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马来西亚主管部门预测,马将于今年11月初进入东北季风季节,全国各地雷雨和强风天气将明显增多,部分地区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建筑物尤其是不坚固设施易受损害,可能由此引发生产、生活事故或交通事故等。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在此温馨提醒在马中国公民与机构: 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查看气象预报及各类预警信息,尽可能减少或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