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工程说第14集】关丹产业园两国双园新模式!
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国际合作更是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印记。
2012年6月,中马双方共同在吉隆坡签署了《关于马中关丹产业园合作的协定》。自此,由中马两国总理亲自推动、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一起,成为了世界上首个互相在对方建设产业园区的姊妹区。
在中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2月5日,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在马来西亚关丹隆重开园,中马两国领导人及企业家约1000人出席园区开园仪式。双方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约105亿马币(约合33.6亿美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基础设施总计投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有50多个项目确定入园,签约项目总投资超450亿元人民币,马中关丹产业园则将重点发展以钢铁、铝材深加工、棕榈油加工、清真食品加工等双方具有传统优势的工业;加快发展信息通信、电器电子和环保产业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并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等。
在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的支推动持下,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初具规模,吸引大批中国企业入驻。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一起,创造了“两国双园”新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建立了推进“两国双园”的发展机制,如“中马两国双园理事会”的高层次协商机制、局级的工作小组等。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中,中方占股51%,马方占股49%;在马中关丹产业园中,马方占股51%,中方占股49%,并且由双方共同来组织招商。
在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直接推动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园区与港口的良性对接。这一“两国双园”新模式是世界上首例。
如今,经过3年的艰苦创业,“两国双园”已初具规模,从“打基础”迈入“质提升”的跨越发展阶段。中马关丹产业园正在构筑马中经贸合作战略发展的新平台,打造亚太地区投资创业的新高地,做好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