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外员工的事业与家园(组图)
原标题:马中关丹产业园 中外员工的事业与家园(组图)
[ 马中关丹产业园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孙牧宁):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中马两国政府直接倡议并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是中国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头部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也是马来西亚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联合钢铁是入驻园区的首个项目,近4000名中外工作人员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将这家年产钢350万吨的钢铁厂建设成了马来西亚的一流企业。 31岁的联合钢铁轧钢厂工人默罕默德诺力杜安已经在厂里工作了一年,这一年他挺高兴,工作好、收入好,在朋友中的人气也变旺了,“现在我和中国同事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这里的工资也很不错,虽然我没有什么文凭,但是按8小时工作制来算也能挣到2000多马币一个月。我的很多朋友都很羡慕,小伙伴们都催着我给他们递简历呢。” 作为入驻马中关丹产业园的首个项目,联合钢铁从2016年11月开始建设,部分生产线于去年投入了生产,联合钢铁常务副总经理潘料庭介绍说,本地员工是公司的一份子,公司重视他们的待遇,也从没有忽视过对他们的培养。潘料庭介绍说,公司的管理办法就是要把中外员工都融合在一起,“员工尽量本地化是我们公司发展的理念,依靠本地员工,所以我们对马来员工的培训也非常重视,比如说让他们到国内进行短期的培训。回厂以后现场这一块我们做了专门的培训管理办法,也就是说马来员工的成长我们是有记录的,他们的每一次培训我们也是有记录的,而且对他们我们也是要求的。” 潘料庭认为,给本地员工带来归属感的,不仅是来自公司的关怀和重视,也来自于公司过硬的技术实力。工厂采用目前中国蕞先进的技术工艺、蕞新型的生产装备和蕞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潘料庭自豪的说,从技术水平来看联合钢铁目前在马来西亚是首屈一指的,“在东南亚一带,我们是唯一一家目前能生产H型钢的。然后,我们的全流程生产和节能环保型的设计,也在东南亚一带是唯一的一家。所以目前我们做的在大马来说肯定是在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节能环保方面是数一数二的。它的产品竞争力也能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采访中,很多本地员工都对记者表示,希望能长时间在联合钢铁工作。在焦化厂工作的调火副班长艾哈迈德哈瓦里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他想要为联合钢铁奉献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在这里投资建厂的很多都是欧洲人,其实我还是头部次来中国人的工厂工作,开始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是现在我想说谢谢,来这里工作真的是一个好机会。如果给我机会的话,我想一直在这里工作,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学了。” 在联合钢铁也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员工,起初他们也对自己的马来西亚同事充满了好奇,但是耐心的磨合让语言不通的工友成为了真诚的朋友。来自湖北的小伙子殷鸿伟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来到联合钢铁工作,而现在他和他的马来西亚同事一起坐在轧钢厂的监控室内,“和这些马来朋友在一起应该尝试学一学马来语,沟通能够方便一些。在工作中,他们其实是很好的伙伴,可以帮你把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处理的非常好,时常会提醒你一些工作上的疏漏,我很喜欢和马来朋友一起工作。” 马来语初学者殷鸿伟刚刚可以和他的本地工友用单词进行简单交流,而焦化厂的调度凯里却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的爸爸妈妈将他送到华人小学读书时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儿子会在中国公司工作,“爸爸妈妈支持我在这里工作,这里离我家很近,而且我也会说华语,在这里工作我可以用到我的华语。爸爸妈妈很高兴。” 凯里帮他的同事们总结说,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不仅因为能帮助马来西亚提振经济,也能够为中马两国的关系发展做点贡献。他憨厚黝黑的面庞搭配着流利的中文,不禁让人觉得这奇妙的缘分似乎注定了中国和马来西亚在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的道路上能走的更稳、走得更远。 联合钢铁中外员工宿舍 联合钢铁厂区 联合钢铁轧钢厂中外员工共同工作 接受采访前联合钢铁焦化厂厂长李金平为马来西亚员工凯里整理衣服 标签: ]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谷歌(Chrome)浏览器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