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中冶建研院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将出席该论坛。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冶建研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开拓创新,坚持以科研为核心,不断抢占市场先机,着力塑造企业品牌,努力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以来,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京冶新加坡公司制定了“立足新加坡,拓展东南亚”的发展规划,奋力开拓海外市场,成功中标、签约、完成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能量。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新加坡公司先后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文旅工程、房地产开发以及项目管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十大成功企业奖”。2015年,公司领导大胆突破,大力进军房地产市场,先后成功中标The Alps和Queen speak两大项目,并与其他商业伙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合资、管理等形式,积极扩大公司的商业版图。
2016年,新加坡公司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科技先导型企业的优势和技术实力,成功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此次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标志着公司业务产链又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增强了新加坡公司在当地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大大提高了MCC品牌效应。
近年来,新加坡公司不断开拓东盟市场,2015年至今,新加坡公司已先后前往印度、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在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新加坡公司心系祖国,不忘初心,凭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东风,不断书写着中国企业南洋新******!
2016年5月21日,历时8个昼夜,近190小时,中冶建研院承建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工程4号机组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圆满成功。“4号机组安全壳结构整体性试验”是中冶建研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恰希玛核电工程”中承担的第四个核电机组安全壳结构验收试验,也是总院在“恰希玛核电工程”中承担的第7次安全壳结构试验项目。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冶建研院开展了核电领域结构强度和泄露安全方面的技术研究,自主研发了检测数据采集系统,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评估专项技术,创建了核电站安全壳系统实际功能、施工质量及全寿期安全运行检测评估技术体系,主导建设了国家相关标准体系。
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模型科学实验项目
目前,中国的核电检测已覆盖中国境内所有核电项目,占领部分国外核电市场,延伸至国防军工项目。拥有专利、软著等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了国内首个先进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模型(1:10)科学实验项目,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
2016年11月6日,中冶建研院中标联合钢铁集团公司“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节能环保标段”EPC总承包工程。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位于马来西亚的彭亨州关丹市格宾工业区,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合作的头部个产业园区,也是马来西亚头部个国家级产业园。
中冶建研院是我国蕞早开展工业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科研院所,在环境评价、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及噪声治理、钢铁渣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业节能等领域掌握了大量国内乃至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国内蕞大、专业蕞全的工业系统综合性环境治理企业,基本参与解决我国所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环境治理关键问题。
国务委员王勇参观院环保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冶建研院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人才、品牌等多方面优势,通过海外项目平台,汲取先进国家冶金生产工艺和项目管理经验,依靠创新、依靠品牌、依靠技术附加值来提升国际化竞争实力,致力于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节能环保排头兵。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中冶建研院不仅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也高度重视国内区域公司的发展,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湛江环保公司、厦门分公司等也紧紧抓住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科研创新,努力开辟市场,承接了众多大工程、大项目,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17年5月6日, 中冶建研院南方研发中心、深圳市前海公共安全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科技新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