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百万富翁把闲钱525花在深圳这个地方现在的他如何了
时间来到1987年12月1日,在这一天,深圳市的深圳会堂发生了一场后来引发了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大事,是什么呢?原来在当时,为了能够缓解政府进行大规模开发城市基础设施而产生的资金压力,深圳市勇做出头鸟,在深圳会堂公开进行了一场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会。而这一次勇开先河的举动,在后来,甚至直接促成了《宪法》中有关土地使用制度的修改。那么,这块土地被谁拍走了呢?他现在怎么样了呢?
1987年的12月1日这一天的下午时分,深圳会堂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头部次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会。这场拍卖会上,在可以容纳1000人的会堂里坐满了人,甚至就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当时的许多领导和有钱有势的人都非常关注这场拍卖会。这场拍卖会也将成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而这一场拍卖会是由当时的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和深圳市基建办综合处处长刘佳胜与廖永鉴一起搭档主持的。在这其中有许多的故事,而其中耗费巨资拍下头部片土地的年轻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他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呢?
这场拍卖会是中国土地的头部拍,更是为深圳的开荒提供了必需的资金,也为房地产商业拉开了开发的序幕。拍卖会上的这一块土地编号为H409-4,是一块位置紧挨着深圳水库的风景秀丽的土地,面积达到了8588平方米,使用年限为50年。当时为了办成这场拍卖会,政府通过报刊等方式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拍卖前3天,就已经有足足44家企业领取了正式编号报名参与其中。毕竟如果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拍下一块土地,那必将是一场成功的宣传手段。
而在当时,由于这一场拍卖会是新中国举办的头部场拍卖会,连拍卖必须得有的拍卖槌都没有,更是没有任何的拍卖经验,于是深圳就向香港发出请求学习与拍卖有关的事宜。而当时的测量学会时任会长刘绍钧与特首梁振英则一起去了英国一家百年木匠行,专门定制了一柄拍卖槌。并将它带回送给了深圳市。现在这一柄有着特殊意义的拍卖槌就被珍藏在深圳的一家博物馆之中。
这块土地的在经过一开始的各个竞投企业的法人代表争相举牌叫价后,价格很快就达到了400万元,这个时候的价格已经是底价的两倍了,很多竞投企业不得不放弃竞争,而还在竞争的就只剩下三家企业了。骆锦星十分镇定,他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对这一次的拍卖自然也是胸有成竹.是骆锦星也开始有了些许的紧张,因为公司经过各个方面的计算所给出的预算价位也不过刚好是530万元,不过好在,蕞终,骆锦星以525万元的价格一锤定音,成功拍下了这块土地。也向其他房地产企业彰显了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骆锦星这个名字也开始迅速被大家所熟知。
而在这场拍卖会过去后,房地产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深圳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繁荣发展,并且,在骆锦星拍下的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座花园,名叫东晓。而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价开始飞速上涨,当年成功拍下这块土地的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有限公司名气也逐步上升,更是成功在后来成为了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成为了深圳房地产企业的祖师爷级别的存在,而作为其中代表人物的骆锦星能够有这般成就,更是离不开他强大的胆识和气魄。也是由于他在深圳的地产行业成功开创了许多的先例,并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了当时房地产榜上有名的人物之一。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