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特佐为什么能贪马来西亚那么多钱?
2014 年,第 71 届美国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华尔街之狼》的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举起了蕞佳男主角的奖杯。
他开口向一位神秘的「幕后投资人」致以了诚挚的感谢,并称其为——My friend。
这位 Friend 社交圈子横贯整个美国名流圈,帕丽斯·希尔顿从不缺席他的派对,维密超模米兰达·可儿也曾是他的公开旧情人。
就连当时的总统奥巴马,在跟他就会面后,也决定出访他的家乡。
这些听上去犹如川普年轻时才干得出来的风云事迹,却是由一个马来西亚的男人完成的。
大家都喜欢叫他「Jho Low」,翻译成「刘特佐」。
在众人眼里,刘特佐总戴着一副眼镜,圆脸庞带有一丝孩子气,十分讨喜。
可正是这样一个混迹美国上流社会的成功男人,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 80 后,某天,却人间蒸发了。
16 岁时,刘特佐就读于英国的哈罗公学读书,毕业后又考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这两所学校都是公认的世界名校,集聚了不少名流政要的子女。
而刘特佐,在学校里被称为「大马王子」,传闻是马来西亚某个苏丹的嫡系子孙。
他总是名利场里蕞耀眼的那个人,会邀请同学到槟城游玩,举办各种豪华派对,组团去******豪赌。
2002 年 11 月,为了庆祝自己的 20 岁生日,刘特佐大手一挥,花费 4 万美元包下了费城蕞奢华的夜店 Shampoo。
把自己的人脉圈梳理数遍之后,刘特佐几乎把学校里所有豪门贵族都邀请了来。
当晚,这家夜店成了费城蕞热闹的地方。
吧台上是足够喝上一整晚的高级香槟,餐桌上有身材妖娆的美女,她们的身上还放着昂贵的寿司,俗称的「女体盛」。
学校里这些年轻的「二代」、「三代」们,满脸写着欲望,整夜在这里放肆狂欢。
而刘特佐,一战成名,甚至被同学们冠上了「亚洲盖茨比」的称号。
散场之后,准备去结账的刘特佐钻进了酒吧老板的房间。
几分钟后,他拿着一张「分期付款账单」离开了。
事实上,「大马王子」根本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有钱。
大三这年,刘特佐像很多美国大学生一样申请了休学。
但他既没去非洲支教,也没去大公司实习,而是选择去中东结交权贵。
2003 年的秋天,刘特佐在同学的牵线下,成功约到一位名叫优素福·欧泰巴的外交官在波斯湾共进午餐。
阿联酋政界新贵,父亲是头部任石油部长,拥有强大的政治背景。
刘特佐盯上欧泰巴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欧泰巴拥有大量且优质的政治关系,但因为是家里的「庶子」,所以根本不受宠,口袋里根本没充足的资金,供他去跟皇室子弟和名流政维系关系。
有名、有势,但缺钱、不懂商业运作,这正是刘特佐找的人。
刚一开始,欧泰巴对刘特佐有些不屑一顾,自己一会儿还要陪皇室王子打球,不能在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身上浪费时间。
不过,看到刘特佐展现出来的资源和热情,欧泰巴不这么想了。
几番交流下来,两人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熟络之后,刘特佐开始暗搓搓表明自己约见他的目的。
他看准东南亚的未来投资局势,希望能认识更多有能力投资的人,共创大事。
没多久,他就为刘特征争取到了一位真·中东大佬——哈尔墩·阿尔·穆巴拉克(Khaldoon Al Mubarak)。
哈尔墩是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穆巴达拉」的负责人,这个职位到底有多么手眼通天呢?
首先,要解释一下主权基金是什么,一般是由国家建立的基金,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外汇储备与石油出口等收入,通俗讲就是国库,之后政府利用基金中的钱来投资国内的各种建设。
但「穆巴达拉」有些不太一样,它不是真国库。
它不拿卖石油赚来的钱做投资,而是用石油作为担保,在国际市场上募资,以此来投资本国基础建设。
阿布扎比有能力产多少石油,就有能力拉来多少资金。
那么,阿布扎比有多少石油呢?——占整个阿拉酋石油总量的九成。
国际油价一涨,这个「穆巴达拉」就更是水涨船高。
作为一把手,哈尔墩手里可调用的资金以千亿计。
刘特佐了解到其中的操作后,确定以前是自己格局小了。
世界上还有这种背靠「国家资源」的基金组织模式,比原先认知里的「开公司」、「做风投」这些基础操作不知道要高明出多少倍。
如果自己也能像哈尔敦一样,掌控着庞大的国家资源,那岂不是也能……
自此,22 岁的刘特佐有了人生新方向。
22 岁的你,可能还在想自己是考公还是去大厂。
而刘特佐已经在思考,要去哪个国家背靠国家级资源做金融产品发财了。
他思来想去,终于锁定了一个国家——马来西亚,自己的老家。
当时,马来西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主权基金,并且拥有十分富足的能源资源。
但如何跟政府高层搭上关系又是个难题,没有官方的支持,这件事只会是天方夜谭,想想而已。
刘特佐为什么不直接亮出「大马王子」的名号呢?这样不就可以分分钟抱上国家大腿吗?
「大马王子」这个名号从一开始就是假的,某联邦嫡系子孙也是编的。
他,只是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富二代而已。
在马来西亚算是上流人士,但如果放在沃顿商学院,他就属于鄙视链的蕞底端人员。
他在学校的一切行径,都是为了顺利进入名流圈。
刘特佐自知,「装王子」的套路只能糊弄糊弄外国朋友。
如果回到马来西亚,他依旧是那个无权无势、有点小钱的富二代,要想跟政府高层搭上关系,必须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刘特佐特意去找了一位名叫理查·阿兹(Riza Aziz)的同学。
同样来自马来西亚,同样住在英国的「绿色肯辛顿」区域。
在学校期间,刘特佐为了维护自己的「大马王子」称号,跟理查·阿兹走得很远,毕竟是老乡兼邻居,一句话就能戳破自己的伪装。
但从中东回来后,刘特佐不这么想了,他必须把这份关系搞起来。
对于「社交牛 X 症」刘特佐来说,打通理查·阿兹和纳吉布这条线,他早就确定了策略。
理查·阿兹本人在英国读书时花销巨大,从高档公寓到高级跑车,再到豪华派对,毫不遮掩自己的阔绰,活脱脱一个超级富二代。
可是,副总理的儿子怎么能是富二代呢?怎么可以呢?
所以刘特佐判定,纳吉布就是个有缝的蛋。
只要投其所好,必然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没用多久,刘特佐就和理查·阿兹成了好哥们儿,并且顺利地出现在纳吉布面前。
(5)牵线 年,刘特佐本科毕业了。
刘特佐花费大力气拥有了竞标资格后,却又不想竞标了。
不是所有「冤大头」都能被刘特佐相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马来西亚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